导师代表陈壮鹰在上外2015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发言

发布者:周方发布时间:2015-09-19浏览次数:1999

点击查看原图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在这金秋送爽、丹桂飘香的季节,很高兴又迎来新一届五湖四海、求知若渴的莘莘学子。欢迎你们来到上海外国语大学,开始研究生阶段学习,开始思辨地、独立地、批判地追求知识、树立理想、坚定信念。而我们,将作你们的良师益友,在探求知识、真理和人生真谛的道路上引导你们,鼓励你们,支持你们,帮助你们成为对亲人、社会和国家都有担当的人。


上海外国语大学是一所以优秀外语教学为特色、多科性、复合型、国际化程度极高的大学,培养具有宽广国际视域、极强跨文化沟通能力、高水平外语和专业知识、浓厚人文情怀、强烈国家意识的卓越人才,培养中外沟通的桥梁、国家建设的栋梁。


欢迎你们选择这所学校接受熏陶、欢迎你们认同它卓尔不凡的气质和品格、接受它“格高志远、学贯中外”的精神!


接下去我想讲两点,与同学们分享一下体会,同时也是对你们研究生学习阶段的期望。


一、研究生阶段,我们的学习目的是什么?


大学教育历来有学以致知和学以致用的纷争,究竟哪个更重要?研究生阶段亦如此。实际上这是一个伪命题。学以致知和学以致用是一对辩证关系,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二者互为因果。学以致知是我们人类的本性,为了生存我们必须了解这个世界,了解它的奥秘和运转规律,了解人和世界之间的关系以及二者的相处之道。而学以致用则是学以致知在具体实践中的表现。然而,没有学以致用的需求就不会有学以致知的探索,人类必须生存,而生存的前提就是知“道”,掌握规律,掌握科学论和方法论,即学以致知。


因此,希望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的同学们不再为二者关系的处理而烦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你们选择了研究生学习,意味着已经跨越“百工居肆以成其事”的匠人阶段,进入形而上的科学论、方法论的求索阶段,进入理性、思辨、创新的高级阶段。而这又将反哺你们的技能,达到“利其器,善其事”的最终目的。所以,学以致知,主动地思考、探索、提问、辨析,不盲从、不畏权威,以科学研究和知“道”为最高目标,将是你们的重要任务。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里的第一句话就是:“人的本性在于求知。”孔子在《论语》里说:“君子学以致其道。”求知致道,古代中外先贤为我们做了精辟的归纳。


被誉为现代大学鼻祖的德国柏林洪堡大学主楼的墙上镌刻着一段话:“哲学家们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更重要的是改变这个世界。”这段马克思的名言点明了现代大学培养的使命,亦即你们学习的终极目的:改变这个世界。同学们,世界因你们而精彩,研究生阶段将是你们灿烂人生的新起点,将是你们撬动和改变世界的支点。祝你们在格物致知、学以致用的道路上鲲鹏展翅,扬鞭奋蹄。


二、研究生阶段该怎样学习?


这里我主要想提两点。第一,自由。第二,好奇。


同样是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谈到哲学起源时认为闲暇和诧异是哲学产生的前提条件。闲暇——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自由,自由支配的时间、自由阅读的权利、自由研究的可能。诧异——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好奇,对事物表象的好奇、对内在根源的好奇,是刨根问底、知其所以然方罢休的劲头。


上外研究生阶段,硕士和博士必修课程基本上集中在第一年,其余两年学校没有安排必修课程。为什么这么做?就是想给予你们自由,让你们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博览群书、调查研究、确立选题、追求学术,让你们不用为明天的功课或者后天的考试而焦虑,让你们能静静地思考、从容地探索,让你们能参加各种讲座、学术工坊、开拓视野、启迪思维。所以,希望你们好好利用这段宝贵的自由时光,享受学习的自由,切莫心浮气躁,被尘世熙攘干扰,急于打工挣钱,急于向别人证明自己。你们尚处于知识和理论的积累、探索阶段,请记住:当你的才华本领还支撑不起你的雄心时,静下心来学习;当你的能力本事还驾驭不了你的目标时,定下心来历练。研究生阶段给予你们的学习自由,正是你们博观约取、厚积薄发的必要前提,请同学们珍惜。


弗朗西斯培根曾说:“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如果没有好奇心,人类就不会有求知欲,就不会产生推动社会前进的知识、理论和科技,也就无法进步。所以,好奇心是学习和科学研究的源动力。研究生阶段一定要保持学习和研究的好奇心,这份好奇心不仅针对自己学习的专业,更要跨出去,突破专业、学科的领域限制。作为上外的学生,拥有跨语言、跨文化、跨区域国别的跨界好奇心尤为重要,这是你们将来有别于他人的亮点,也有可能成为你们他日终成大器的基石。要知道,马云是杭州师范大学英语专业毕业的,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是北京大学西语系毕业的,现任世界银行行长金墉本科是文学,硕士是医学,博士是哈佛人类学。这三位都是跨界高手,而且都是好奇心极重的人。


我用爱因斯坦的话结束对好奇心的阐述:“我没有特别的天才,只有强烈的好奇心,永远保持好奇心的人是永远进步的人。”祝同学们永远保持一颗好奇的心!


最后我谈一下读书的问题。作为研究生,必须大量地阅读,这是归纳和思考的基础。读什么书?读多少书?专业的?跨界的?天文、地理、历史、风情?这个问题,每一位导师都会给出自己的答案,互联网和微信圈里也有各式各样的书单和排行榜。


我想在这里推荐大家读两本书,它们虽然与你们的专业没有直接关系,却会对你们的世界观以及思考和研究方式产生直接影响,并且也与上外这所国际研究大学的培养目标相关联。


第一本是法国历史学家兼社会学家托克维尔所著《旧制度与大革命》。第二本是美国学者赛缪尔亨廷顿所著《文明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两本书作者都采用了严谨的资料查阅、实地考察、数据分析等实证研究手法,得出的结论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托克维尔不是凭空思考法国革命,而是扎扎实实依靠对原始材料的分析得出结论,为此他曾大量阅读土地清册、税赋簿籍、地方与中央奏章、三级会议记录等档案资料,借助一手资料和敏锐洞察力对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原由和影响进行阐述。


亨廷顿在他的专著里引入大量数据和图表,对世界文明种类进行界定、对文明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预测。好的工作方法直接导致好的工作结论,并带来社会价值。


托克维尔曾预言美国南方和北方可能会发生内战、德克萨斯州并入美国、美国和俄国将主宰世界。亨廷顿曾预言土耳其无法加入欧盟、乌克兰有可能因宗教不同而爆发内战。多年后,这两位学者的预言均一语成谶。这种建立在扎实的调查研究基础上的科学分析工作方法值得我们在座的同学们学习。


另外,如果你们有兴趣看一下毛主席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就会发现毛主席为写这篇报告,实地考察了湘潭、湘乡、长沙等五个县,历时三十二天,开调查会、报告会,搜集了大量一手材料。这才诞生了这篇对中国农民阶级及其革命性的精辟论述,从而极大推动中国革命进程。


我在前面曾引用马克思的话指出大学学习的终极目的是改变这个世界。怎么改变?改成什么样子?能一下子改成你理想中的样子吗?同学们会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找到答案,而这也是对各位同学世界观的一次提炼。


跨文化、国别区域研究是上外的特色,这意味着首先要理解不同文化和国家地区之间的异同。而《文明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将会帮助你们从不同文明、西方和非西方文化的视角看待当今世界政治领域的冲突与合作。其中某些观点虽然有点理想化值得商榷,但它可以让你们从他者的角度来审视当今世界,了解和理解文化差异导致的行为差异。


同学们,三年的时间弹指一挥。在松江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将留下你们求知若饥的身影。祝愿你们在学术传承上兼收并蓄、融贯中西,祝愿你们在学术追求上稳步前行、硕果累累!天道酬勤,大器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