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国语大学全球文明史研究所王丁教授讲座

发布者:周方发布时间:2018-12-11浏览次数:2689

  12月3日下午,上海外国语大学全球文明史研究所王丁教授应德语系之邀,为德语系本科生和研究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专题报告:“睁眼看世界——读清末外交官的使德日记” 。同学们对讲座非常感兴趣,教室里济济一堂,座无虚席。讲座正式开始前,德语系主任陈壮鹰教授简短介绍了王丁教授个人履历以及研究领域:王丁教授系上海外国语大学全球文明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就读于北京大学以及柏林自由大学,曾在京都大学、汉堡大学、中山大学任职,专业的研究领域为中外关系史,中亚文明与宗教,丝绸之路研究等。

  中德交流历史悠久,史料繁多。王丁教授此次讲座聚焦19世纪清朝末期中国出使德国的外交官们留下的文字记载,在短短两个小时内向同学们展现了清末中德文化、语言、政治交流碰撞的精彩图景。讲座开头,王丁教授以同学们较为熟悉的两位著名使德外交官李凤苞、张德彝为引,并指出,清末走出国门与外国进行交流的主力人员多为官方派遣,意在方便两国洽谈政治事务,同时学习外国现代理念,用以本国的改革发展。王丁教授提到,清末共有11人次以外交官的身份派遣到德国,但这两位外交官留下的使德日记最为丰富,又妙趣横生。他随即详细介绍了这两位外交官所写的《使德日记》(李凤苞)以及《五述奇》(张德彝),向同学们展示了当时国人走出国门的所闻所见、所思所想。这些记述为日记形式,涉及生活记录、政治观察、当地文化风俗见闻等,观察细腻,文风活泼,读来颇有意趣,同时也鲜明地反映了这些第一批走出国门的中国人是如何用本国语言文化去表达和理解新事物的。

 王丁教授语言幽默,材料详实,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不可多得的精彩讲座。在报告的最后他强调,从研究的角度看,这些使德外交官留下的记载为中德关系史的研究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材料,我们应该充分整理并发挥这些史料的作用,其中,复原音译词就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这对还原当时的人文地理以及人物事件,再现清末中德交流图景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王丁教授做此报告也是意在鼓励同学们参与到这样的研究中来,为推动中德关系史研究以及国别区域全球治理领域研究贡献自己的力量。